全球簡訊:2025年底前,“9·5”瀘定地震災區公共服務設施保障能力將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

2023-01-10 11:40:19 來源:川觀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2025年年底前,災區公共服務設施保障能力將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重建專項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公共服務設施災后重建的“時間表”。

根據《方案》,公共服務建設的重點涵蓋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就業與社會保障、社會管理五大領域,共計實施項目173個、估算總投資12.05億元

其中,教育領域實施項目數量45個,估算總投資位居首位,為4.11億元,建設規模33.12萬平方米。該領域重建的重點內容,是加快災區各級各類學校受損設施恢復重建、維修加固,補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缺口。醫療衛生方面涵蓋項目12個、估算總投資2.97億元,建設規模11.66萬平方米,重點是加快災區受損醫療衛生機構房屋設施恢復重建、維修加固,維修更新設備儀器,保障群眾看病就醫需求。

文化體育設施共有重建項目43個,重在恢復重建災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設施,修復加固文物及保護設施。就業與社會保障方面將設施項目15個,主要內容是恢復重建、維修加固災區受損公共就業、社會保障服務設施。社會管理領域將實施項目58個,重點是恢復重建、維修加固災區黨群服務中心等村(社區) 綜合服務設施。

《方案》提出,要嚴格對標重建時序、倒排工期。2023年春節前,災區學校全面復學復課,基本恢復正常的教學狀態,醫療衛生服務秩序恢復正常。2024年年底前,重建項目完工率力爭達到70%。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公共服務設施災后恢復重建任務, 設施條件恢復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弱項加快補齊、功能全面恢復,保障能力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

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明確,災區市 (州) 、縣(市) 要切實擔負恢復重建主體責任,對重建項目建立便捷、高效的審批“綠色通道”。

標簽: 公共服務設施

上一篇:
下一篇: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