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觀點:“父親拆了孩子房門鎖”引發(fā)熱議:孩子沒有隱私權?

2023-02-09 10:18:04 來源:興智教育

前段時間,話題#沒有鎖的門有多窒息#沖上熱搜榜。

一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的房間:高中時期住的,父親把房門鎖拆了,受不了的他換了間房睡,后來父親又把他這個房間的門鎖拆了。網(wǎng)友說,他的夙愿很簡單,就是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上鎖的房間。


(相關資料圖)

這個視頻引起了廣大網(wǎng)友的熱議:

“我媽也喜歡硬闖我房間,不開門就瘋狂拍門,窒息死了,于是我離開了家,十年沒回家了。”

“你要的不是鎖,而是尊重。”

“會敲門的父母不需要能反鎖的門。”

“小時候,爸媽經(jīng)常監(jiān)控我,偷看我寫的日記。”

......

看完這個,我不禁想起了另一個新聞,一個14歲少年因父親要在他房間裝監(jiān)控報警。

父子在警察面前劍拔弩張的爭論:

“我爸說我沉迷游戲,所以要裝監(jiān)控監(jiān)視我、控制我!”

“我監(jiān)視你什么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不可以監(jiān)控你?”

很多家長不把孩子的隱私權放在眼里,裝監(jiān)控,拆門鎖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因為在家長眼里這是一個有效監(jiān)督孩子學習的方法,我也是一個媽媽,所以我能理解這些父母們的心情。

而且很多家長自己也是在被管制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不懂孩子也有隱私權,所以當自己做了家長之后,就無意識地延續(xù)了這種教育方式。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但對孩子來說,他們都非常反感和抗拒這些事。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家長在窺探了孩子的隱私后,便傷害了他的自尊心,讓親子關系變得越發(fā)疏遠和緊張。

盡管帶來的負面影響難以逆轉(zhuǎn),但仍然有很多父母以愛之名來干涉孩子的隱私。

我們?yōu)槭裁匆Wo孩子的“隱私”?

孩子雖然降生為我們的孩子,但他也是作為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平等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孩子從出生到3歲前,是沒有“自我意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會經(jīng)歷以下幾個時期,形成“自我意識”。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3~4歲,秘密萌芽期,孩子初步意識到自我與客觀世界的分離,秘密開始萌芽;

4~5歲,感受秘密期,孩子可以隱約感覺到秘密的含義;

學齡期,秘密困惑期,孩子開始思考要不要把秘密說出去;

青春期,守衛(wèi)秘密期,孩子需要足夠的空間來隱藏自己的秘密。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說過:

“沒有秘密,就沒有兒童時代。”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對于孩子來說,秘密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標志,更是滋育他們成長的養(yǎng)料。

若是我們以愛的名義來窺探孩子的隱私,只會把他們推得越來越遠。

孩子隱私被侵犯,后果有多嚴重?

2011年的美國,一個叫詹妮弗的華裔女孩,雇了三個殺手,企圖謀殺自己的父母。結果母親當場死亡,父親逃過一劫。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其實,詹妮弗從小是個成績優(yōu)異的乖乖女,但從高中到大學,父母都對她進行嚴厲的教育,不準談戀愛,不準化妝,不準和朋友出去玩,不準上專業(yè)課以外的興趣班。并且完全監(jiān)控她的生活,沒收了她的手機電腦,查她的聊天記錄。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但是父母監(jiān)視得越緊,越適得其反,這種沉重的愛反而引發(fā)了許多親子矛盾,也突出了父母對孩子近乎瘋狂的控制欲。

最終積壓的許多負面情緒一次性爆發(fā),導致了上述的慘劇。經(jīng)過四年的調(diào)查后,詹妮弗也最終入獄,被判無期徒刑。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父母對孩子的強控制欲,窺探他的隱私,容易引起孩子抵觸情緒,不利于家庭的健康長久相處。

因為有了隱私意識的孩子正處于自尊心形成階段。

這時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被父母偷看隱私,會讓孩子覺得受到很大的侮辱并產(chǎn)生抵觸,連他們最信任和依賴的人都可以不尊重自己。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久而久之,孩子會不再信任父母,減少與父母的溝通,隱藏自身真實想法與狀況,從而使父母的教育無從下手。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更有甚者會認為沒有什么可值得信任的人,從而今后的正常人際交往受到阻礙。

父母應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隱私?

1、給孩子提供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隱私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好在進入孩子房間的之前先敲門,不要直接推門進入,以尊重的方式來贏得孩子的信任。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同時家長也要信任孩子,讓孩子在一個相對寬松、充滿尊重的環(huán)境下,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這樣做既能讓親子關系更加融洽,也能讓孩子在更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中成長,使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2、如果想了解孩子的情況,要正面溝通

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的家長是善解人意、能和自己溝通的,可中國式父母往往習慣用命令式、教育式的方法,直接阻斷了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欲望,孩子無法傾訴。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如果父母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又有哪個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呢?

所以收起自己可怕的窺探欲,孩子對家長的坦誠應該是他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家長特有的權利。

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隱私權,也要讓他明白“家長和他是站在一起的,是值得信任、可以幫助他的”。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寫在最后:

父母不是審判官,而應當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要用理智的心態(tài)去關心孩子,愛護孩子。

窺探和侵犯隱私從來都不是接近他們的方式,唯有誠意和真心才能夠打通孩子的心靈。

只有足夠尊重孩子的獨立空間,才能和他們沒有隔閡,才能共同建立起美滿和諧的親子關系。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再以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點個“在看”喲~

投訴興智教育有用嗎?

標簽: 父親拆了孩子房門鎖引發(fā)熱議孩子沒有隱私權

上一篇:
下一篇:
業(yè)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sh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