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雙小手套捐出 “運動+公益”傳遞社會溫度

2023-03-06 23:59:13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 見習記者 陳茜)3月3日,“小手套暖冬公益挑戰”活動在哈爾濱阿城區玉泉中心小學迎來收官。當天,該學校435名學生每人收到了一套印著治愈系藝術家張占占代表作?PUPU?熊的躍冬禮包,禮包里為Keep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孩子們挑選的保暖三件套。

此前,中國青年報社與Keep(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的“小手套暖冬公益挑戰”,吸引了上千名熱心公益又熱愛運動的網友參與。他們通過運動消耗熱量,熱量由Keep轉化為用于購買保暖物資的基金,為農村小學的孩子們帶去了溫暖和關懷。


【資料圖】

在網友的熱情參與下,小手套公益獎牌全部售罄,Keep 通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哈爾濱阿城區玉泉中心小學校、哈爾濱市成高子鎮中心校、加格達奇區曙光學校、漠河市立人學校?4?所學校捐贈共計?10?萬元的躍冬禮包。

keep供圖

將運動熱量轉化為社會溫度

玉泉中心小學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所在的阿城區與冰雪運動有著深厚的淵源。半個多月前,在哈爾濱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冰雪運動發展高層論壇、中國現代冰雪運動登陸地考證研討會證實,哈爾濱市阿城區玉泉是中國現代冰雪的登陸地。

據玉泉中心小學校長牛海亮介紹,得益于當地的冰雪文化和冰雪條件,一周三節的越野滑雪課成為該校的教學特色,冬季放假時間學生們的娛樂活動也多與雪有關。“在這里,每個人都是冰雪的孩子。”

由于冬季戶外活動較多,加之哈爾濱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度,手套、圍巾、帽子成了孩子們的冬日剛需品。

“小手套暖冬公益挑戰”活動的初心便是為孩子們解決保暖物資的需求,讓他們能夠在冬天的戶外肆意奔跑。但作為和孩子們長期陪伴的校長,在牛海亮看來,公益活動的意義遠不止此。

牛海亮稱,在玉泉中心小學435名學生中,留守兒童共有65人。也就是說,約7名學生中,便有1人處于留守狀態。他認為,和解決物質需求同樣重要的是,滿足孩子們被關心的心理需求。

牛海亮向記者分享了一位留守學生的故事,由于父母不在身邊,這名學生一直在姨家生活。孩子天性頑皮,手套、圍巾難免會弄丟,一副手套也總是戴很多年。

“小手套暖冬公益挑戰”活動一方面為這類學生解決了冬日戶外煩憂,另一方面公益活動會讓學生認識到除了家人外,自己的“少年煩心事”也被社會上更多愛心人士關心著,從而激勵學生將同樣的善意繼續傳承下去。

keep供圖

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公益?

長久以來,公益總是會被賦予沉重而宏大的意義。在“小手套暖冬公益挑戰”項目負責人芙安看來,公益也可以變得輕松有趣,與線上賽事、藝術家IP的結合,既是一次具有創新性的結合,也是一種新模式能否跑通的驗證。

玉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頔也注意到,在互聯網語境下,如今公益的形式和內涵正不斷拓展,其中最大特點在于線下到線上的形式轉變。

長期接觸青少年公益活動的她認為,線上公益活動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以豐富有趣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公益活動中來。同時,互聯網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和及時性,也能使公益活動精準對接青少年需求,讓公益活動的成效最大化。

牛海亮則對青少年公益活動有著更多的展望。他希望公益活動能夠結合當地的教學條件和學生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同時能夠更好地關照學生的精神層面,讓感恩之花在學生心中綻放,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更好地回報社會。

2023年春天來了,在芙安看來,經過一冬天的積攢,小手套暖冬公益挑戰”活動終于在線下落下帷幕。但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一場有關公益形式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標簽: 中心小學 冰雪運動

上一篇:
下一篇: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