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資訊】黃皮瘡癥狀的圖片欣賞_黃皮瘡癥狀的圖片

2023-03-10 15:10:40 來源:互聯網

1、膿皰瘡 俗稱黃水瘡,又稱膿痂疹。

2、為一常見病,系接觸傳染,常發于夏秋季,多侵犯兒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 病因 致病菌常為凝固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一常見病,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者可誘發急性腎小球腎炎。

4、發病率農村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

5、約占皮膚病的5%。

6、人體對化膿性細菌無先天的永久性免疫,故可反復感染,又因系接觸傳染,在家庭或幼兒園、小學校內部都可互相傳染,還可引起多種并發癥。

7、誘因常由高溫和潮濕季節汗水浸漬或皮膚搔抓,體弱,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嬰幼兒免疫功能不全也可發生。

8、 臨床表現 尋常型膿皰瘡 又稱接觸傳染性膿皰瘡,在紅斑或丘疹基礎上出現水皰,迅即轉為膿皰,膿汁較粘稠,周圍炎性紅暈明顯,皰壁薄,易破,干燥后結有黃色厚痂,呈灰黃色或黃褐色,中央無自愈傾向,向周圍蔓延擴展與附近膿皰互相融合。

9、有不同程度瘙癢,約一周左右,痂脫而愈,不留疤痕。

10、若不及時治療,可遷延甚久。

11、重者高熱等全身癥狀,可并發淋巴結炎,亦可引起腎小球腎炎。

12、 大皰性膿皰瘡 多發于兒童,好發于暴露部位,如頭面.四肢,也可波及全身,初為紅斑或水皰,迅即變為膿皰,米粒至黃豆大,周圍紅暈不明顯,皰壁松弛,皰內膿汁沉積于皰底呈半月型,上部為透明液體,皰膜破裂后露出糜爛面,膿液流經處發生新皰瘡,干燥后形成黃色膿痂,自覺瘙癢,故而搔抓后易自我傳染,向周圍蔓延。

13、亦有痂下膿液向周圍蔓延,形成環行膿皰瘡。

14、愈后留有色素沉著。

15、 新生兒膿皰瘡 為大皰型膿皰瘡的一種異型,又稱新生兒天皰瘡。

16、多在生后4~10天的新生兒發病,發病急,在暴露部位出現豌豆大到核桃大水皰或大皰,2-3天后成膿皰,皰壁薄,易破,成紅色糜爛面,可蔓延至全身,水皰干涸形成薄痂或脫屑,如侵及口腔粘膜,影響吸奶,病情輕時,可無全身癥狀,嚴重時伴發熱,精神萎靡.腹瀉嘔吐,易并發腎炎.肺炎.毒血癥.敗血癥.腦膜炎等危及生命。

17、 深部膿皰瘡 俗稱臁瘡。

18、初起為水皰和膿皰,炎癥明顯,膿皰破潰后聽成潰瘍,炎癥向深部四周擴散,潰瘍深在,邊緣陡峭紅腫,基底有壞死組織及肉芽樣損害,好發于下肢、臀部、損害數目不定,常為數個至數十個,附近淋巴結腫大,自覺局部有疼痛,可伴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

19、 治療 講究衛生,避免搔抓,防感染。

20、 全身治療 抗組胺藥止癢,根據情況給予各種抗生素藥物。

21、必要時補液和輸血。

22、 局部治療:以消炎.殺菌.收斂.清潔.去痂為原則。

23、如有膿痂時可用0.2%呋喃西林軟膏或龍膽紫,如為膿皰及糜爛面,可用氧化鋅油內加入適量抗生素。

24、深膿皰應每日清潔換藥1次,也可氦-氖激光照射.透熱療法。

25、 中醫治療:清熱解毒利濕為治則 預防 注意皮膚衛生,幼兒園和嬰兒室注意隔離,防止擴大傳染,對瘙癢性皮膚病,應給予積極治療。

26、增加營養、增強身體抵抗力。

以上就是【黃皮瘡癥狀的圖片欣賞,黃皮瘡癥狀的圖片】相關內容。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