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消息:“咖啡義工”新形式助力年輕人深入了解中國西部鄉村

2023-04-19 15:40:08 來源:光明網

蜜蜂在云南省普洱市野鴨塘河谷咖啡莊園的咖啡花間飛舞(3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新華社昆明4月19日電(記者吉哲鵬、趙智欽)春日午后,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大開河村,一株株咖啡樹順著山嶺綿延到遠方,微風吹來陣陣咖香,歡聲笑語從野鴨塘河谷咖啡莊園傳來。

在咖啡田里、晾曬場上、沖煮臺前,一群咖啡愛好者在這里開啟全新的義工體驗。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把尋找咖啡的旅行與義工任務結合的咖啡義工成為許多年輕人了解云南鄉村的新方式。今年3月初,27歲的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楊卓青因為論文的田野調查來到南屏鎮。“我在村里知道了咖啡義工,就來到了這個莊園。義工生活結束后,我還會繼續到村里為論文收集素材。”楊卓青說。

4月18日,27歲的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楊卓青在云南普洱市野鴨塘河谷咖啡莊園沖泡咖啡。新華社發

以茶馬古道、野生古茶樹和普洱茶聞名的普洱市,近年來成為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咖啡產區,2022年咖啡種植面積67.9萬畝、產量5.57萬噸,綜合產值達50.45億元。

連片的咖啡種植園成為普洱的一道靚麗風景,以咖啡原產地為目的地的旅游業日漸紅火,咖啡義工也是其中一種。“現在,許多咖啡莊園都招募義工參與‘從種子到杯子’的咖啡全鏈條生產流程,義工也通過咖啡了解和參與鄉村發展。”野鴨塘河谷咖啡莊園的創始人、“90后”楊鴻簡說。

大開河村是思茅區最早實現咖啡規模化種植、距離中心城區較近的村莊。楊鴻簡曾經是一名教師,他的祖父、父親是當地最早從事規模化咖啡種植的農民。作為“咖三代”,2020年他辭職回到村里打造咖啡莊園,還和合作伙伴王國李懿成立了“一杯云南”義工平臺。

“通過整合有義工需求的咖啡莊園或加工廠,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帖子招募參與者,報名者可以選擇心儀的地方去體驗。”24歲的王國李懿說,義工的任務包括幫助接待客人、制作手沖咖啡等,而回報則是在咖啡種植園學習專業的采摘、翻曬、沖泡等咖啡加工處理技術。

借助“一杯云南”平臺,僅野鴨塘河谷咖啡莊園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咖啡義工。“報名者以年輕人居多,集中在‘90后’和‘00后’。他們中有人是咖啡行業工作者,想來產地深入了解種植環節,還有人是為開咖啡店做準備,另外一些則是大學生的尋咖之旅。”王國李懿說。

在不同的季節,咖啡義工可以參與咖啡種植、管護到采摘等不同的環節。摘咖啡果是在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3月,義工們會和咖農一樣到地里勞作,把成熟的咖啡紅果裝進麻袋,運到初加工廠。楊卓青在北京時接觸最多的是速溶咖啡,但這段時間,她了解了很多咖啡種植和品鑒的知識。

農民在云南省普洱市野鴨塘河谷咖啡莊園采摘咖啡果(資料照片,2022年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咖啡義工項目在普洱逐漸流行。最近,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把“一杯云南”平臺作為咖旅融合項目進行推廣,根據勞動時間和內容給咖啡義工頒發證書。

普洱市思茅區文旅局副局長周曉介紹,咖啡義工項目有助于推動咖啡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帶動更多人來到咖啡產區,推動普洱咖啡以新穎的方式“出圈”。

一些咖啡義工還成為連接咖啡產區和城市消費者之間的紐帶。從福州來的年輕人林文哲家里經營著咖啡館,他做咖啡義工的目的很明確——更多地了解產業鏈前端,為今后深耕咖啡行業打好基礎。

4月以來,白色的咖啡花連片綻放,一枝枝、一簇簇成為大山里的美景。“義工體驗雖短暫,但洋溢著迷人的咖香,烙下了鄉村生活的印記。這不僅是‘從種子到杯子’,更是‘從杯子到腦子’的過程。”楊卓青說。

來源:新華社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