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周刊·悅讀丨重溫《愛蓮說》-全球新動態

2023-04-22 09:16:43 來源:湖南日報


(相關資料圖)

陳建華

“天下誰人不識郴?”郴州,是周敦頤為官三任地。周敦頤在郴州任職期間寫下了《愛蓮說》《拙賦》等文學名篇,深受后人喜愛。其中,《愛蓮說》是千年來古典散文的經典之作,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重要體現。《愛蓮說》雖僅有119個字,但字字珠璣,句句入心,朗朗上口,表達了極其豐富的意蘊。《古文筆法百篇》曾評《愛蓮說》:“章法分明,局度深穩,有道之言也。”

《愛蓮說》將蓮花、菊花和牡丹三種花進行了對比。文中說到菊花,作者用了“菊之愛,陶后鮮有聞”一句,聯系到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意味著菊花是隱逸者的代表,隱含著說菊花雖然品性高潔,但她獨立寒秋,是一種消極避世的隱者形象,菊花所代表的也是一種中國社會傳統的隱士文化。文中談及牡丹,作者來了一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雖然明知世人大愛牡丹,言語中卻隱含著牡丹是富貴者的象征。可見,作者以牡丹作為蓮花的反襯,凸顯了蓮花的美好形象和不俗品質,彰顯了自己對高潔人生的追求與向往。

《愛蓮說》一文最為精彩的部分,“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段名言從花的顏色、樣態、形象、氣質等方面表現了蓮花的高潔之態與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極度喜愛,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和灑脫的胸襟,讓后世讀者將蓮花所象征的高潔品格作為最美好的精神追求。這段對蓮花的描寫占據了整個文章的三分之一筆墨,蓮花被賦予了人的形象。“亭亭凈植”“香遠益清”“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等佳句,寫出蓮花既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娟雅清秀;又如翩翩君子,氣度不凡。作者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蓮花身上體現出一抹精神色彩,寓意著蓮花不但具有高潔的品性,而且有敢于同現實社會抗爭的勇氣,敢于直面現實的殘酷,既是君子也是勇者。

《愛蓮說》中的“蓮”乃花中君子,周敦頤以蓮喻己,在官場中守住本心、抵制誘惑、堅持操守,為后人所敬仰。蓮花之“蓮”與廉潔之“廉”既有諧音,又有同義。關于“廉潔”一詞,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即,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

《愛蓮說》是周敦頤的代表作,也是他用一生描繪的一幅自畫像。北宋中期,官場風氣日趨腐敗,周敦頤卻始終不隨波逐流。據潘興嗣《周敦頤墓志銘》記載,為赴京師,周敦頤將其田產變賣以籌集盤纏。為官數十載,他“奉養至廉”,家無余財,所得俸祿皆分給宗族朋友,僅余少許招待賓客,哪怕家中連濃稠的粥都吃不上(“饘粥不給”),他也不以為意。

《愛蓮說》以花喻人,反映現實,蘊含哲理,見解深刻,在張弛有度之間,周敦頤塑造了經典而永恒的蓮花形象,啟發后人將蓮花視為美好的價值追求。《愛蓮說》告誡后人,做人做事要內斂而不事張揚,講奉獻而不求索取,在濁世中不隨波逐流,默默地延續自己的根本,執著于自己的追求,在紛紛擾擾中堅定自己的方向,才能不為外物所動,不為利益所惑,真正做到勤政愛民、廉潔自律。

“官清贏得夢魂安。”《愛蓮說》中蘊含著的深厚廉潔思想,也對當今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要始終堅守蓮花品性,心存高遠,保持自身高潔氣質和清雅人格經得起考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才能營造出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風尚。

標簽:

上一篇:成都先導:4月21日融券賣出1.68萬股,融資融券余額1.78億元-天天熱資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