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出口市場“蒸發”,700家公司將受影響,日本水產業擔憂核污染水排海損失

2023-08-28 07:52:56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潘小多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嚴格 宋毅】“人們對日本可能含有‘放射性’水產品的擔憂揮之不去。”27日,泰國《曼谷郵報》以此為題報道日本核污染水強行排海事件。泰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副秘書長表示,因泰國是日本水產品的主要進口國,該國有關部門已召開緊急會議,考慮加強對日本進口水產品的安全監管措施。此前,中國宣布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2022年,日本水產品出口額排名前二的分別是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兩地合計占日本水產品出口總額的42%。《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禁令將給日本漁業造成沉重打擊。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5日,日本磐城,魚店的老板在他的餐廳里給顧客端上一道魚。(視覺中國)

“衰退危機”?


(資料圖片)

“核污染水排海視頻流出,中國禁令或將影響日本所有食品。”《南日本新聞》26日報道稱,針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中國接連宣布制裁措施,給日本包括水產業在內的多個食品行業帶來沉重打擊。日本鹿兒島縣的一些企業已暫停燒酒發貨。

日本帝國數據銀行數據顯示,包括漁業、農業、食品加工業等行業在內的約700家日本食品出口企業將受到中國禁令的影響。日本《財經新聞》26日報道稱,截至今年8月,直接或間接向中國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日本企業有9270家,其中有不少食品企業對華交易額占總交易額50%以上,中國的全面禁令將嚴重影響這些企業的銷量。該報預計,還有更多的二級和三級貿易商將受到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25日報道稱,中國宣布全面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令日本最大的水產批發市場豐洲市場出現動蕩。該市場多家公司都對華出口水產品,相關人士表示:“現在(我們)只能在日本國內和其他國家拓展銷路。”

日本杉與蟹肉棒食品公司25日表示,他們對中國的出口已經暫停。中國市場是該公司在亞洲最重要的市場,該公司表示:“目前前景尚不明朗。”

一些距核污染水排放地較遠地區的水產品公司也表示受到影響。日本宮城縣的一家水產品加工公司負責人遠藤仁志稱:“香港客戶剛下了50箱的訂單,突然之間就要求退貨。”他表示,若這樣的情況持續,他們今后可能沒有銷量,無路可走,日本水產業面臨衰退危機。

日本國內不愿也難以消化

《日本經濟新聞》稱,豐洲市場內的一家水產品批發公司的冷凍扇貝肉銷量同比下降近八成。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可能是為了預防核污染水排海,一些人早早開始囤貨。(我們)原本最大的客戶是中國內地以及香港,今后可能只能降價轉內銷了。現在市場這邊扇貝的價格同比下降了三成,價格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下跌。”

然而,日本消費者對購買國內的水產品也持猶豫態度,遠藤仁志表示,他們的裙帶菜被之前一直有合作的日本靜岡縣部分超市拒之門外,日本國內的緊張情緒正在蔓延。

永旺和華堂等日本大型超市都設有“福島鮮魚”專柜,但《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身邊的大部分朋友都表示近期不會購買來自福島的食品。來東京出差的日本消費者林達也告訴記者,他家里有兩個小孩,所以他夫人在購買食品的時候都會特意看好產地。他認為,到目前為止,日本沒人拿出證明說海水沒有被污染,他們只能自己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2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水產商家期望國內市場消化掉無法出口的水產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認為,一方面,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占日本水產品出口總額的四成,日本國內市場再大,也不可能完全消化掉這么龐大的數量。另一方面,自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以來,日本民眾就對福島縣及其周邊縣市的農林水產品有抵觸情緒,認為這些產品不安全,現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日本老百姓很難完全相信福島縣及其周邊縣市相關產品的安全。

日本漁業國際聲譽很難挽回

東京水產品貿易公司Hosen Co.的總裁小森源表示,將歐洲、美國和東南亞作為出口替代市場或許是一個辦法,但他承認這將很艱難。《日本經濟新聞》稱,尋求新的替代市場,接近于從零開始創建,這并不容易。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預計,以2022年的數據來估算,如果對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出口暫停一年,日本GDP將下降0.03%。

為緩解日本水產行業的緊張情緒,連日來,日本多名政府官員公開表示將“援助”漁業。《日本時報》26日報道稱,日本政府已從財政預算中撥款800億日元(約合40億元人民幣),但這些資金并不全是用于海鮮加工業的。日本NHK電視臺報道稱,這800億日元的資金中有部分將用于消除輿論影響,挽救日本水產品丟失的國際聲譽。

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坂本雅信近日表示,科學層面的安全不等同于安心,日本漁業國際聲譽的損失很難挽回。他日前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談后表示,核污染水排海項目長達數十年,但岸田文雄任首相的時間不可能長達幾十年,他對日本漁業的補貼保證很難一直履行。

陳洋也認為,日本政府的800億日元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拯救”日本水產業。據他了解,在正式排放核污染水前,日本政府已斥巨資進行國際公關,但效果有限,就連七國集團內部都沒有達成共識,長達30年的排海周期只會讓這樣的質疑與擔憂聲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而且可能會引發外溢效應。比如外國游客可能會因為對核污染的擔憂,不愿赴日旅游觀光。

責編:岳雨田

標簽:

上一篇:國產機器人廠商換老板了,市場估值十幾億美元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