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訊:“兩高一部”就懲治網暴征求意見:切實矯正“法不責眾”錯誤傾向!

2023-06-09 19:04:00 來源:揚子晚報

為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活動,有效維護公民人格權益和正常網絡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起草了《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6月9日公布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指導意見》從充分認識網絡暴力的社會危害,依法維護公民權益和網絡秩序;充分認識網絡暴力的社會危害,依法維護公民權益和網絡秩序等方面作出規定,明確提出切實矯正“法不責眾”錯誤傾向,從重處罰針對未成年人、組織“水軍”、利用“深度合成”技術發布違法或者不良信息等網曝犯罪行為。


【資料圖】

明確從重處罰情形,矯正“法不責眾”錯誤傾向

在準確適用法律,依法嚴懲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方面,征求意見稿明確,實施網絡誹謗、侮辱等網絡暴力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堅持嚴格執法司法,對于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應當依法嚴肅追究,切實矯正“法不責眾”錯誤傾向。要重點打擊惡意發起者、組織者、推波助瀾者以及屢教不改者。

對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應當體現從嚴懲治精神,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實施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具有針對未成年人、殘疾人實施;組織“水軍”“打手”實施;編造“涉性”話題侵害他人人格尊嚴;利用“深度合成”技術發布違法或者不良信息,違背公序良俗、倫理道德;網絡服務提供者發起、組織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罰。

針對網絡暴力中經常出現的“人肉搜索”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征求意見稿規定,組織“人肉搜索”,在信息網絡上違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數人發布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處罰。

依法懲治借網暴事件惡意營銷炒作行為

網絡暴力事件發生后,惡意營銷炒作也往往隨之而來。對于這一現象,征求意見稿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基于蹭炒熱度、推廣引流等目的,對于所發現的網絡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規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針對他人實施網絡暴力行為,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被害人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征求意見稿明確,準確把握違法犯罪行為的認定標準。通過信息網絡檢舉、揭發他人犯罪或者違法違紀行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實或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實而故意散布的,不應當認定為誹謗違法犯罪。針對他人言行發表評論、提出批評,即使觀點有所偏頗、言論有所過激,只要不是肆意謾罵、惡意詆毀的,不應當認定為侮辱違法犯罪。

被網暴可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規定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對于落實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法律規定,征求意見稿要求,被害人就網絡侮辱、誹謗提起自訴,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害人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權利人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依據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條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依法作出人格權侵害禁令。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規定,網絡暴力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所發現的網絡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

>>>如何提出意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等公布的信息,《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3年6月25日。

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出意見:一、電子郵件請發至xsjsxgca@163.com;二、信件請寄至: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郵編:100745;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147號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郵編:100726。請在電子郵件主題或信封上標注“懲治網暴文件反饋意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校對 陶善工

標簽:

上一篇:今日熱門!長安動力研究院胡鐵剛:今年新能源車預計達到800萬輛 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到20.8%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