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微速訊:小莊茶博士帶出一批鄉土茶專家

2023-06-10 11:13:24 來源:貴州日報

在貞豐縣長田鎮長田村,時常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她經常騎著“小電驢”走村串寨,與村民聊家常、話發展,和大家頂著烈日一起管護茶園,在茶葉加工作坊與茶農交流探討如何炒制出更高品質的茶葉……


(資料圖)

她就是貴州大學茶學院博士、長田鎮長田村駐村第一書記莊菊花。

初到長田村時,村民因莊菊花的博士名頭對她敬而遠之,相處時間久了,大家都把她當成自己人,親切地稱她為小莊博士。

“我經常會接到群眾邀請,到他們的茶園里看看,幫忙解決種植管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遇到特別復雜的情況,我也會直接聯系茶學院相關專家,幫助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莊菊花說。

莊菊花通過走訪調研了解到長田鎮具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蘊,群眾對種茶情有獨鐘。然而,因種植相當不規范,且生產加工方式傳統,產業規模和效益并不明顯。

為了改變現狀,莊菊花從規范種植茶葉開始,對村民開展常態化技術培訓,同時設置了長田村“茶園共話 每周一講”講座,通過同步抖音直播等形式,將茶葉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2022年以來,她開展茶園提質增效管理技術等理論講座36講,還組織茶農到田間地頭開展6堂實踐課。

“以前我們種茶不懂技術,想栽哪里就栽哪里。自從小莊博士來教我們規范種植后,我們就按照標準做,現在茶園看上去不僅規范好看,而且也好采摘。”說起變化,長田村茶農王綏超臉上掛滿了笑容,他種植了20畝茶葉,去年收入10萬元,今年春茶收入比去年增加了3萬元。

“原來我們是根據自己的想法、方法進行加工,很有局限性,參加莊博士的講座和培訓后,學到了很多知識,加工的茶葉質量更好了。”村民馮澤淵說。

在莊菊花的帶領下,這兩年,村民們茶葉種植管護和制茶水平不斷提升,茶葉的品質越來越好,經濟收益也逐年增加,茶農逐步從普通農民成功轉型職業農民,大家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發展壯大鄉土人才隊伍,為茶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振興,我們開展系列講座和培訓,目的是培養茶產業各環節的人才,讓茶農把茶園管理好、茶樹養好,讓茶企把茶做好、賣好。”莊菊花說。

人才隊伍發展凝聚起來,莊菊花又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提高茶產業經濟效益。她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借助貴州大學茶學院智力資源、教育資源、科技資源,深化校地合作,為茶企和茶農生產加工早春扁形綠茶提供技術支撐,讓茶葉產品變商品、粗品變精品,打造長田茶葉品牌,提高茶農收益。在莊菊花的幫助下,長田村擁有了1家茶葉專業合作社、38家茶葉家庭工坊、1家州級龍頭茶企,真正實現了制作干茶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她還協助鎮、村編制了早春扁形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幫助建立手工炒茶隊,實操指導并提高農戶炒茶技能;對接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貴州大學幫助建設工藝白茶生產線2條,提高夏秋茶下樹率,提高群眾管護、炒茶、銷售的業務水平能力;指導工藝白茶加工,幫助創建“貴山老白茶”品牌,2022年,貴山老白茶售賣4萬餅,堅定了茶農增收致富的信心。

“以前賣茶葉都是在馬路邊,不僅風吹日曬,而且價格較低,一天從早到晚蹲在路邊,掙不了幾個錢。今年,小莊博士帶著茶商到家中進行指導,感覺茶葉質量這道坎終于能邁過去了,茶葉品質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價格比前幾年翻了好幾番,我們更有信心把茶做好。”茶農張富忠說。(記者 黃飛鴻)

標簽:

上一篇:天天快資訊:看清楚,尹錫悅早就決心撕破臉了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