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院:近三年來環境資源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

2023-08-14 16:25:12 來源:南方Plus

8·15是全國首個生態日。8月14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環境資源審判新聞發布會,通報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并發布十大典型案例。

2018年至2023年6月,全省法院共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62186件,其中刑事13977件、民事28745件、行政19464件。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一審案件受理數呈逐年下降態勢,其中2022年一審刑事案件受理數同比下降35%,今年上半年繼續呈下降趨勢。

環境公益訴訟判賠數額最高近30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廣東法院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緊盯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點領域,通過判處實刑、高額賠償等司法判例,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

廣東高院副院長林碧艷介紹,2018年以來至今年6月,全省法院共審結各類涉環境污染防治案件8975件、生態保護案件29240件、應對氣候變化案件2172件。在林某泉刑事附帶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中判賠29.6億元高額賠償,在某養殖基地擅自占海造地案中并處海域使用金十六倍罰款,在某垃圾處理廠固體廢物污染案中判賠1.3億元生態環境修復等費用。

廣東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立足審判職能保障人民群眾在健康、舒適、優美生態環境中生存發展的合法權益。針對重污染天氣、黑臭水體、農村環境治理等突出環境問題,充分運用訴訟禁令、訴源治理等司法手段予以整治。

廣州法院協同行政部門提前介入某汽修廠污染搬遷事件,訴前送達《法律風險提示》敦促完成整改,搬遷到新址經營,有效預防海珠濕地生態環境受到損害。在“荒山野鬼”噪聲擾民案中,廣州法院發出全國首份噪聲環境侵權訴前禁止令,依法守護人民生活安寧。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碳達峰、碳中和已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據介紹,2022年,廣東省碳排放配額交易金額12.6億元,據全國首位,占比達40%以上。近年來,廣東法院加強對碳排放交易、綠色金融、環境服務與治理合同等新類型案件的審理和指導,通過司法審判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全省已有40余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機制

依托山川水脈走勢,全省建立了40余個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機制。今年來,廣東法院先后與桂、滇、黔、贛、閩等省(區)建立了東江、韓江、西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機制。今年6月,廣東高院與省水利廳、檢察院、公安廳、司法廳聯合出臺《廣東省河湖安全保護專項執法行動實施方案》,還與省林長辦、林業局在全省范圍建立“林長+森林法官”協作機制。

廣東法院持續推進專業化審判體系建設,自2020年1月1日起,由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湛江、清遠6個中級法院以及廣州海事法院管轄全省一審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形成“6+1”模式。目前,廣東高院和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惠州、湛江、陽江、清遠、茂名中院以及廣州白云法院、廣州海珠法院、深圳龍崗法院和清遠佛岡法院成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或法庭。

另外,廣東法院還主動延伸環境司法職能,通過司法建議參與生態領域社會管理創新,實現“抓前端、治未病”。深圳法院在審理湖北恩施某農業公司產品責任糾紛案中,向當地行政主管部門發出司法建議,直接促成國內首部規范硒資源保護與利用地方性法規出臺。5年來,全省法院共發出生態環境資源類司法建議175份。

(文章來源:南方Plus)

標簽:

上一篇:北京8家法院掛牌環資法庭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