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產業轉型提速?他們走在科技創新第一線

2023-06-19 11:12:16 來源:科技日報
“我們小區地下室一直有滲漏問題,前段時間下暴雨,積了很深的水,還散發臭味。”近日,在四川成都金牛區某小區內,居民王大爺講起該小區地下室積水問題,“但不到一個月,這一問題就解決了,現在我們地下室不滲水,也不返潮了。”他欣喜地說。

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解決小區多年的地下室滲漏問題?這得益于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西勘院)的自有核心技術——智能排水卸壓主動抗浮技術。中建西勘院巖土工程研究院總經理助理梁樹說,這一技術能實時監測板底水壓力及建筑抗浮健康狀態,實現達到條件自動排水泄壓,目前已在四川、云南、湖北等地的50余個項目完成部署,累計節省工程造價上億元。


(資料圖片)

中建西勘院積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積極發揮“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室”作用,持續加強巖土工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及城市更新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形成以“大直徑豎向掘進裝備”“車載探地雷達裝備”及“主被動聯合工程抗浮技術”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快速轉化應用效益的科技成果。6月16日,筆者前往中建西勘院進行探訪。

SECM城市大直徑豎井掘進機在河南駐馬店市進行中試試驗。受訪者供圖

為基礎業務植入“科技芯”

隨著我國城市更新進程的推進,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就以停車行業為例,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停車位缺口約8000萬個,這一現狀讓地下停車場的建設再次掀起高潮。

“傳統地下空間開發方式成本高、建造難度大,特別是豎井工程施工,大多數仍采用人工或半機械開挖的方式,存在安全隱患大、工作效率低等系列問題。”中建西勘院副總工程師、地下空間研究院負責人胡熠說,面對這一系列難題,他們牽頭研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SECM城市大直徑豎井掘進機。

胡熠說,該裝備體積小、重量輕,零部件具有模塊化的特點,便于運輸與現場組裝;且施工安全性高、速度快、地層適用性廣,是窄小場地豎井工程施工的得力干將,能廣泛應用于深井智能車庫、地鐵豎井、深隧豎井,及其他城市豎井工程施工,相比傳統工法,可提高施工效率約60%—80%,降低施工成本約15%—30%。

2022年11月,該裝備在河南駐馬店市順利完成中試試驗,同年,配套的可控沉井工法成功應用在昆山城市森林公園地下筒倉式車庫項目……SECM城市大直徑豎井掘進機正逐步改變著豎向建造工程傳統的施工模式,推動工程建設行業朝機械化、智能化施工方向發展。

中建西勘院相關負責人說,公司通過勘察測繪、檢測鑒定、特種巖土、DB融合、地下抗浮、豎向掘進六大核心技術,聚焦城市更新、TOD站城、城市運維、鄉村振興、航空機場、生態環保等六大應用場景,融入信息技術與數智建造新潛能,引領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乘“數”而上 開啟數字未來

5月10日7時40分,55502次檢測列車從南寧東站駛出,開往貴州荔波。這是從廣西開出的首趟貴南高鐵檢測列車,標志著貴南高鐵全線開始聯調聯試。中建西勘院研究開發的新一代車載探地雷達檢測裝備也在這里完成了首次高鐵隧道中試試驗。

“該裝備采用空氣耦合天線,天線離隧道壁表面距離最遠可達到4.5米,可快速檢測隧道及路基病害。”負責該項技術研發的中建西勘院特種技術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永生說,裝備可以在不干擾運營的前提下,以正常的行車速度對公路隧道、普通鐵路隧道、高速鐵路隧道等進行快速無損的檢測評估,并可用于城市道路塌陷空洞探測,路基工程質量驗收等場景。

當前,中建西勘院已研制出用于公路路基、路面、隧道檢測的多功能專用檢測車,及一套適用于鐵路隧道、地鐵隧道、高鐵隧道檢測的多功能天線支架,下一步,相關科研人員將繼續深入開展多通道高速掃描探地雷達系統、空氣耦合天線、探地雷達信號采集等方面的研究。

同時,中建西勘院還在業務數字化轉型、建筑智能化、建筑節能、綠色巖土等領域展開積極探索。

“原始的勘察作業具有原始數據龐雜、量大煩瑣、現場操作隨意性大等特點,近年來中建西勘院每年承接的勘察項目達到1300余個,我們開發出一套‘互聯網+勘察’云數據管理平臺,運用積累的海量原始勘察數據,實現地下巖土三維模型展示,融生產、監管于一體,可以實時存儲、查詢,達到勘察質量、效率的雙重提升,以該平臺為基礎申報的《面向巖土工程勘察大數據三維可視化關鍵技術研究的解決方案》成功入選工信部《2022年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名單》。”中建西勘院信息化管理部、數智創新中心總經理唐學兵介紹,中建西勘院結合建筑行業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趨勢及難點、痛點,先后研發了以“一庫四平臺”為核心的系列化創新創效信息系統,包括勘察大數據三維可視化管理平臺、基坑監測安全管理平臺、設計云平臺等,通過“巖土+BIM”,結合數字孿生、BIM、GIS等技術,將項目管理、基坑監測等環節進行信息化集成。

“雙碳”目標下,綠色建筑正在朝著更節能、更低碳方向發展,中建西勘院雙碳設計研究院在整合給排水、電氣、暖通、巖土等專業的基礎上,圍繞生態環保、城市更新、綠色建筑、建筑智能化、建筑節能等領域,積極探索雨污分流、光伏建筑、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生態修復、勘察設備智能化與電氣化改造、環境巖土等技術研究,將建筑工業化與BIM結合,提升建造效率,降低建設損耗,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責任編輯:范曉婷)

標簽:

上一篇:環球快資訊:理想汽車漲超4%創近1年新高 計劃年底發布純電旗艦車型“理想MEGA”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