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師也難逃35歲危機?

2023-07-01 21:34:31 來源:面包芯語

35歲,是懸在職場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四川大學的周偉教授,曾經以上海和成都的30萬份招聘廣告為樣本,觀察發現:35歲以上的人群中,遇到過中年職場危機的比例高達76.9%,40歲以上人群則比例更高。一直以來,不管是身邊人還是前輩,我們都覺得電子行業其實是越老越吃香的,中年危機這種事,感覺不是我們要考慮的,畢竟同行們都說:35歲的電子人不是巔峰時刻嘛!但也有人說,35歲之后,電子工程師的認知框架、價值觀就定型了,很難再做出改變了。職業步入瓶頸,愈發焦慮;上有老下有小,可能還背著貸款;精力不如從前,加班比不過年輕人等等。可是,生活總要繼續。從35歲往后看,至少還有25年的工作時間。前方的路是難,但躲不過去。怎么辦?我們采訪了幾位同行朋友……我輾轉在兩個公司從事射頻工作,參與技術研發,之后從這樣周而復始的工作中開始迷茫。但是又不敢脫離自己的專業,渾渾噩噩了幾年,下定決心要改變。于是開始在論壇創作原創文章,慢慢把自己的技術知識沉淀記錄下來,也開始有人關注。一次偶然的機會,通過朋友的介紹聯系到了出版社,把自己沉淀的技術知識以培訓的方法交給剛入行的新人,我發現生活也開始走向正軌。選擇了電子硬件這個行業。畢業的時候,行業內35歲工程師很多都成為了資深工程師,是那時候自己眼中的大牛。當自己在這個行業也堅持到了35歲,好像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厲害,一樣有很多不懂的知識點,一樣有無法攻克的技術難題,一樣沒有成為想象中的大牛。在深圳這個城市,想做一名優秀的工程師,感嘆自身技能的提升速度永遠趕不上日新月異的項目需求。僅僅靠工作的收獲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于是開始系統的加強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識技能。現在每天不斷的汲取知識,很多技術問題也能通過自己的學習解決,好像真的沒那么焦慮了。

所謂35歲危機,是社會規則設置的一道坎,也是社會競爭的產物。生活在這個社會里,我們需要適應規則。

什么行業都會有所謂的“中年危機”,電子行業也不例外。


(資料圖)

解決35歲危機的方法,不是讓它不存在,而是先正視,再把握好自己可以控制的變量,然后勇敢去沖破它。

一個人如果不再進步,不光有“35歲危機”,25歲、45歲也都是危機。

35歲而已,又能怎樣?要記住,相比四五十歲,我們永遠年輕、永遠有機會。

本文來源網絡,免費傳達知識,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我進行刪除。

注意

猜你喜歡:

《嵌入式Linux驅動大全》

談談嵌入式軟件的兼容性!

標簽:

上一篇:隆安縣公安局長陸世長(關于隆安縣公安局長陸世長的基本詳情介紹)_今頭條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