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會:助力更多農民工點亮人生夢想-信息

2023-06-13 09:12:17 來源:中工網

從多方聯動優勢互補,到變“等”為“送”創新服務,不斷擴大圓夢“朋友圈”。3年來,浙江省工會共發放專項補助資金7628.65萬元,幫助64623名職工實現“大學夢”和高級工以上技能晉級,并將10%的名額定向扶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逐步建立起學歷繼續教育與技術技能培訓并重、線上線下結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兼顧的繼續教育新模式,助力廣大農民工點燃人生夢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總工會積極推動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2016年3月,全國總工會與教育部聯合印發《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求學圓夢行動”實施方案》。


(資料圖)

浙江是制造業大省,同時也是農民工大省,全省農民工總量約為2300萬,已成為浙江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之一。聯系浙江省實際情況,結合全總“求學圓夢行動”的具體要求,經省政府同意,由省總工會牽頭,省教育廳、省人力社保廳、省財政廳于2019年9月開始聯合實施浙江省“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以下簡稱“雙提升行動”)。由此,浙江也成為全國首個四部門聯合發文推進“雙提升行動”的省份。

作為對全總“求學圓夢行動”的拓展和提升,浙江省的行動計劃提出:提升學歷教育層次,提高專業技能;提升崗位勝任能力,促進就業穩定;提升創業創新能力,助力萬眾創新;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開放優質網絡資源,助推終身學習等5項重點任務。省總工會每年資助1萬名農民工接受大專、本科學歷繼續教育,每年投入1000萬元,積極鼓勵各級工會配補資金,共同資助入學農民工。

資源共享,抓好頂層設計

資源互聯共享是浙江省“雙提升行動”的亮點之一。

自啟動伊始,為了使“雙提升行動”真正落地見效,行動計劃建立了由工會牽頭,教育、人力社保、財政部門各負其責、緊密配合的工作機制。

一方面,發揮工會的組織動員優勢,積極組織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參加學歷提升學習和技能培訓,大力推進轉崗再就業培訓,并牽頭制定年度“雙提升行動”資金補助實施計劃,統籌全省名額分配及經費安排。

另一方面,積極發揮教育系統的教育資源優勢,通過高校學歷繼續教育、開放教育、自學考試等途徑,依托全省普通高校、高職院校、開放大學、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全省自學考試機構等,按國家有關規定,與地方協同實施,落實大專及以上學歷職工的教學、考核與證書發放;同時,利用好人力社保部門職業技能成長通道,大規模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培訓。

隨著制度設計落實落細,“共享發展”的場景逐步成為現實。在臺州,通過工會專門部署、人社協助查詢、直接聯系企業職工等方式,直接、有效地摸清了有學歷和能力提升需求的農民工信息資料,“雙提升行動”實現了“點對點”精準對接發動。不僅如此,臺州市總工會還聯合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出臺《臺州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細則》,按《臺州市職業技能培訓職業(工種)和補貼標準》的相關規定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同時加大補助力度,在省總工會補助900元的基礎上,對符合條件并通過審核的職工給予每人2000元的標準補助,經費由市、縣兩級工會各半承擔。如被評為縣(市、區)級及以上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臺州工匠的學員,由市、縣兩級工會分別給予每人3000元、1000元的資助。

變“等”為“送”,創新服務模式

變“等”為“送”,一切從實際需求出發,是浙江省“雙提升行動”的另一亮點。廣大農民工在生產一線,工作繁忙、工學矛盾突出,他們的最大需求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好業余時間和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為此,省總工會專門建設浙江省職工教育平臺,整合各方資源,為職工提供政策信息、申領補貼、咨詢回復等在線服務,并通過“浙江網上職工之家”PC端、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實施情景化、案例化、微課化的在線教學交流。同時,組建了一支近600人的市(省產業)、縣、鄉鎮三級工會“雙提升行動”業務管理員團隊,專門負責這項工作的落實。

各地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寧波工人大學、寧波市開放大學與鄞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簽訂黨建聯建共建協議。雙方圍繞“黨建+學歷”“黨建+素拓”“黨建+技能”“黨建+實踐”開展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在此基礎上,還推出“送教進企”服務,派出優質師資到前灣新區、寰宇東方國際集裝箱(寧波)有限公司,進新區為行政管理專業學員做《人文英語3》和《城市管理學》的課程輔導,進企業為機械類專業學員講解理論知識,進車間結合液壓系統圖、對著數控車床給學員們講解在加工過程中如何實現快進、快退、停止等工作,將理論與現場實操相結合。創新方式為學員開展課程教學,提供學習支持服務,打通學歷提升“最后一公里”。同時,“送書進企”“服務進企”“勞模進校”等系列活動也隨之展開,讓園區更多產業工人通過“學歷+技能”雙提升,實現由“工”到“匠”的轉變。

精準發力,擴大圓夢“朋友圈”

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是工會“娘家人”的責任和擔當,在“雙提升行動”中更是如此。

2022年,省總工會在持續深化農民工“學歷與技能提升行動”中,首次在補助申報中明確“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本省工會會員即可作為補助對象”,不需要“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條件。

杭州市總工會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列入服務重點對象,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構筑起全方位、持續性的教育培訓和能力提升陣地。依托浙江開放大學辦學資源,在該校成立“小哥學院”,為新就業群體學歷提升提供服務。提出三年內出資100萬元資金,資助100名“小哥”上大學的目標。為“小哥”班配強教育、教學資源,配置結對導師。利用開放大學網絡教學優勢,建立疫情常態化下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搬到了釘釘上,通過釘釘實時遠程學習或播放回看,為“小哥”解決無法按時、到校參加課程學習的后顧之憂……實現人人、處處、時時學習。

省總工會宣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總工會每年將投入1250萬元,資助不少于20000名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實現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和高級工及以上技能晉級。進一步加強工作業務平臺優化改造,提高撥付效率,力求最大化發揮惠利職工的效用,擴大供給覆蓋面。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胡翀)

來源:中工網

標簽:

上一篇:每日聚焦:中信證券:AI應用拉動長期需求擴張 多相電源國產替代正當時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