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發布高價AR產品 CEO稱虧錢和壓榨各環節毛利不利于行業發展

2023-08-28 21:24:39 來源:界面新聞

在蘋果發布Vision Pro之后,國內相關廠商爭相展示自身積累的實力。就在近日,AR公司Rokid發布了消費級個人空間計算平臺Rokid AR Studio。


【資料圖】

Rokid的產品采用分體式設計,此次推出的Rokid AR Studio也延續了這一思路。這款消費級AR產品主打Optical See Through(OST,光學透視)路線,包含售價4999元的AR空間計算眼鏡Rokid Max Pro,以及3999元的AR空間計算主機Rokid Station Pro兩大硬件 ,合計近9000元。

據官方介紹,在硬件設計方面,Rokid Max Pro機身十分輕薄,僅重76g。此外,Station Pro搭載了Rokid自研的全空間化AR操作系統YodaOS-Master。與行業雙攝和多攝方案不同,Station Pro搭配的Rokid Max Pro只有一顆攝像頭,基于單攝像頭實現SLAM、微手勢交互、第一視角分享、視覺定位VPS能力等。

在保證算力的同時做到輕便,主要是因為空間計算主機Rokid Station Pro采用高通全新擴展現實平臺第一代驍龍XR2+。相較于驍龍XR2平臺,新平臺可以帶來30%的散熱性能提升和50%的續航能力提升。

交互方式上,這款產品不依賴手柄或遙控器,而是用眼睛、手勢和聲音實現實時操控。

同為空間計算產品,Rokid選擇的OST光學透視方案路徑,通過透明的鏡片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圖像與用戶的真實視野進行疊加,同時經過攝像頭定位和芯片計算,讓虛擬物品和現實產生交互。

相比之下,在蘋果采用的VST(Video See Through)路線中,空間計算平臺的呈現形態是頭盔形狀的產品,利用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處理算法,將虛擬元素與真實場景進行融合。

兩種路線特點都很明顯,其中VST的優勢是在遮擋、配準信息、延遲、亮度匹配控制等方面表現更加優秀,而OST在亮度、分辨率、延遲、焦場等方面表現突出,同時做到更薄、更輕便、更省電。

事實上,作為一家在外界眼中“善于融資”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的Rokid在推出消費級產品之前有過很長時間的“沉寂”。盡管定位為“人機交互”公司,但其合作案例大多集中在B端應用上。

這和Rokid的整體發展思路有關。

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稱,Rokid一直遵循“以B帶C”,也就是在B端對一些新技術進行打磨,把特別需要解決具體問題的客戶作為科技產品的踐行者,然后再將技術引至C端,單攝像頭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此外還有“以輕帶重”,先做觀影、娛樂等“輕”場景,把佩戴舒適性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在產品中加入空間定位等功能。

但AR市場目前仍然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即使是Rokid這樣的頭部廠商,也還在等待產業鏈和生態的進步。據全球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XR設備出貨量同比下降33%,整體遇冷。

Rokid生態負責人蔡國祥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行業的困境一方面是軟硬件技術發展的制約,導致用戶體驗不夠、成本也較高。另一方面,AR市場還沒有足夠大的用戶規模,很多應用和內容的開發者沒有投入進來形成正向循環。

解決這些挑戰需要更多從業者的參與,這也部分解釋了祝銘明對高定價的考量——虧錢和壓榨各個環節的毛利不利于行業發展。對比國內市場上的主流產品,例如雷鳥創新、Nreal的AR眼鏡新品價格均在2300元以內,影目的AR眼鏡套裝價格在4000元以內。

在祝銘明看來,今明兩年將是行業非常重要的拐點。這或許也是Rokid開始發力C端產品和生態投入的原因。8月初,Rokid發布了Rokid Station(全球版),其是首款經谷歌認證的AR版便攜式Android TV設備。

蘋果發布產品給行業帶來的提振作用是一方面,Rokid自身積累的一些數據也給他的觀點提供了佐證:出貨量上,Rokid今年上半年的數量同比增長達到150%,大約為15萬到20萬臺。此外,祝銘明更關注的指標是用戶的活躍度、使用時長、復購率跟推薦度。目前Rokid AR眼鏡服務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00萬,日活用戶超3萬,月活用戶超過40%,用戶單日人均使用時長大于1小時,且應用、內容付費率達到20%。

據了解,Rokid AR Studio產品將在兩三個月后正式上市。屆時,他的上述判斷也會得到更多驗證。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標簽:

上一篇: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二季走進濟寧”圓滿閉幕
下一篇:最后一頁
業界
更多
手機
更多
測評
軟件
數碼